孔子的学生成分是复杂的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
孔子的学生成分是复杂的。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等。少数是商人子弟,如子贡等,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居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曾参耘瓜,其母织布;闵子骞穿着芦衣为父推车;仲弓父是“贱人”;子路食藜藿,负米养亲;子张是鲁之“鄙人”;子夏衣若悬鹑;公冶长坐守大牢;颜涿聚作过“大盗”。这说明孔子的学生实际上是由平民组成的。他的学生来自鲁、齐、卫、晋、宋、陈、蔡、秦、楚等国。学生也不受年龄的限制,最大的学生,如秦商,只比孔子小岁,最小的学生,如公孙龙,“少孔子岁”。这些都说明孔子说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一句空话,他的私学,的确不分氏族,不受等级、地区、年龄的限制。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小事,反映了春秋末期时代的特点,也反映了孔子办私学的指导思想: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下移和教育的普及。
主张培养“君子”,提出“学而优则仕”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
“君子”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名的专称,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孔子把它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孔子把“君子”当作理想的培养目标。
孔子以前西周时代学校教育目的,主要是为西周社会培养官吏和军事骨干,要求其培养对象具有忠君与勇敢的品质,也要求具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要求与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相比,那就简单多了。
孔子要求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据《论语·宪问》载:子路曾问孔子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子路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一般人民安乐。”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尧舜大概也还难以做到哩!”
可见孔子要求的“君子”有两个条件:第一,“君子”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即修养自己。第二,“君子”要使老百姓都得到安乐,即具有治国安民之本领。第一讲的是“德”;第二讲的是“才”。孔子要求的“君子”是德才兼备,而以德为主。
在“德”的方面,孔子尤注意把握别贵贱之礼、泛爱众之仁和推己及人的恕道。泛爱众之仁,必须立足于别贵贱之礼的基础之上;同样,别贵贱之礼,也不能无视泛爱众之仁德,仁爱要落实在礼制上,礼制要贯彻仁爱的精神;在仁爱与礼制互为表里、各有功用的关系中,正是推己及人的恕道,充当了中介的角色。孔子认为,“君子”只有把握了这三点,才能忠于自己崇高的理想,这理想即是实现内圣外王之道。内以圣人的道德标准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之术为用,体用兼备,各尽其极致。孔子说:“君子学以致其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即是说君子应该有坚定的信仰和好学的精神,应该用生命去追求真理、实现理想、捍卫正义。
在“才”的方面,孔子强调君子应有治国安民之术,具有一定的才智和从政的能力,能治“千乘之国”,能长“千室之邑”,能“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据《论语·雍也》载,有人曾问孔子:“子路这个人可以叫他治理政事么?”孔子道:“子路果敢决断,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别人又问:“子贡可以叫他治理政事么?”孔子道:“子贡通达人情事理,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别人还问“冉有可以叫他治理政事么?”孔子道:“冉有多才多艺,对于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 衣服有霉点[图]
- 刘向《新序》曰赵简子欲专天下谓其相曰“赵有犊犟晋有铎鸣鲁有孔[图]
- 简秀简素秀出,真长刘惔见《德行》 注韶润美好温润,仲祖王濛[图]
- 成公未殁二年成公去世前两年叔孙氏只事奉了鲁宣公、鲁成公两代君[图]
- 齐国向鲁国赠送一批歌姬舞女季桓子接受了且三天不行朝礼听政于是[图]
- 曹真字子丹是太祖的族子太祖起兵时曹真的父亲曹邵也开始招募士兵[图]
- 这诸多新见中或把“孚”字释为俘获的“俘”或释为惩罚的“罚”;[图]
- 璞含玉的石头或未经琢磨的玉镒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图]
- 卮言日新合乎自然的变化随着事物变化而不断引申生发所以可以消磨[图]
- 《墨经》堪称中国古代惟物主义和科学传统的杰出代表但自西汉中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