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九章,除第四章之外,均为答弟子万章之问。其中第一、二、三、四章,论述舜孝养父母、亲爱兄弟的品德。在孟子看来,舜对孝悌之道的践履是纯美无瑕的,关键在于不仅出自真性情,而且贯彻始终,甚至为此受蒙蔽,或牺牲其他的道义准则,也可以理解。第五、六两章,论及禅让与世袭制度的依据,照孟子的意见,禅让与世袭,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是否有天意的依据,而天意的表现,却是民心的向背。这就把王位继承的依据落实于民间,体现出孟子的民本思想。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就孔子和百里奚的事迹,说明君子洁身自好的道理。本篇第四章,记录了孟子论《诗》的重要主张,即“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对后世深有影响。
一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1),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2)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3):‘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4)。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5)。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6),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7)。为不顺于父母(8),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9);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1) 旻(mín)天:泛指天。
(2) “父母”四句:系引用曾子之语。《礼记·祭义》:“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忘,懈怠。劳,忧愁。
(3) 长息:公明高弟子。公明高:曾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