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胜,智勇仁强
商人们常常把兵家权变之术用于商业竞争中。兵家常说:“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凡战者,以正名,以奇胜”。商业经营就是要想别人未想,做别人未做,以奇取胜。司马迁《货殖列传》中就曾指出:“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就强调了商家以奇制胜的重要作用。司马迁还列举了卖油脂的雍伯、卖浆的张氏、卖肉制品的浊氏等商人,说他们都是深钻一门业务,掌握一技之长,以经营奇特的商品而致富的。后世的“张小泉剪刀铺”、“陆藁荐熟肉店”等都是如此。经商以奇制胜还表现在出人意料、做别人连想都未想到的事情。清朝山西太谷县一个姓曹的商人,其驻沈阳分号的掌柜,有一年回家探亲,途中看到高粱长得穗大茎高,十分茂盛。随手折断几根一看,却发现茎内生了害虫。掌柜立刻返回沈阳,让店铺连夜收购高梁。当时一般人认为丰收在望,遂大量出手。结果高梁成熟时多被害虫咬死,而曹家商号却因未萌见著,及早采取措施而大获其益。他们的做法可以说既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又有些反常而出人预料。
在商场竞争中如何出奇制胜,如何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经商者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他既要有仁义之心,也要有勇谋之略,经商不是行善,需要赚钱,但赚钱要有道,在符合仁义的前提条件下,要使出你的智谋和果敢的手段去赚钱发财。所以古人对经商者提出了要具备“智勇仁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古人云:“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十一家注孙子·张预》)。作为一个商人要深谋略,通权变,要知彼知己、斗智斗勇。大商人白圭在总结他自己经商的经验时说:“吾治生产犹伊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他把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兵家的运筹权变,法家的刚毅果断集于一身,运用于商战之中,有勇有谋,成为后世商人崇尚的楷模,所以凡经商者都以白圭为祖师,如同木匠以鲁班为师爷一样。
纤啬筋力,勤俭为尚
“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意思是说,要发家惟一的正道就是要依靠自己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以及俭朴的生活习惯。前边提到的宣曲任氏的大商人就“折节为俭”,要求家人“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在后世的商人中也常常有勤俭从商的记载,如商人程善敏“行白圭治生之术。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同甘苦,克俭克勤,弃取异尚,米几而家温食厚,享有素封之乐”;商人李祖理“精理精勤,竹头木屑之微,无不名当于用,业以日起,而家遂饶”,等等。这类的记载很多,所以古人经商理财常常这样说:“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
知人善任,严格管理
任用什么样的助手,雇用什么样的伙计,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对自己经商的成败至关重要。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商人叫刁闲。当时一般人都不喜欢用头脑灵活的所谓“黠奴”为自己做事,而惟独他却专门使用此类人,并给以丰厚的报酬和充分的信任,放手大胆地让他们去干,这些“黠奴”干得十分卖力,刁闲因此而致富。与此相反,冯梦龙《广笑府》记载一愚人卖药的故事:一药铺主人离家外出,令不懂业务的儿子应付门市,有人来买中药“牛膝”和“鸡斥黄莲”,他却将自家耕牛的膝和鸡斥斫下拿给顾客,不仅生意没有做成,而且白白赔上了自有的牛和鸡,闹出了大笑话,这就是因为药铺主人用人不当所致。在严格管理方面,古代一些商人做得也很出色。清朝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记述苏州有个叫孙春阳的杂货店,其店分为南北货房、海货房、腌腊房、酱货房、蜜饯房、蜡烛房,“售者由柜上取下一票,自往各房发货,而管总者掌其纲。一日一小结,一年一大结。自明至今(清乾隆年间)已二百三四十年,子孙尚食其利,无他姓顶代者”。苏州是个五方杂处、店铺云集之地,而孙春阳的杂货房生意兴盛了多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其店规之严,先制之精,合郡无有也”。
以上罗列数条,可见古代商人经商手段的大概情形,这些手段的使用,不仅活跃了当时的商品交易活动,发展了商品经济,也为我们后世的经商者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和发扬的东西,特别是处于我们当今的商品经济大潮中,如何使自己的经商取得成功,如何赚钱但又不失去其商业道德,如何使自己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如鱼得水,古代商人的许多经验的确值得我们吸取并发扬光大,同时也有些教训需要我们去接受,有些失败需要我们去避免。
两千年来,古代商人在经商活动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发展了商业,同时也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被积存下来,到了后来,这些东西被经商者们条理、归纳出来,形成了经商者活动的准则和要求,有关这方面的文字和书籍也不断出现,例如明清时期就出版了不少有关商业方面的书籍。像《士商要览》、《客商规鉴论》等等,书中所述都是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普遍和指导意义的知识和训诫,可视为商人行动的一些准则,下面不妨抄录《士商要览》中《士商十要》的内容,以飨读者: